在跟各位媽咪說說布布的早期療育前,布布媽想跟各位媽咪分享一篇文章~~
【你家寶寶正常嗎?0-3歲嬰幼兒身心發展指標】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 / 早療中心兒童臨床心理師 王加恩心理師
我的寶寶已經一歲半了,怎麼都不會叫爸爸媽媽呢?
我的寶寶很愛跑來跑去,動個不停,玩玩具都不持久,會不會是過動兒呢?
我的孩子好像爬太少了,以後會不會動作發展困難呢?
這些問題您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或許正是你自己的疑問,或是身邊朋友的擔心?
自孩子呱呱落地後,從一個不會說話只會哭的小嬰兒,
逐漸會對著媽媽笑、會坐、爬、站、說話、還會跟人玩、甚至會跟您鬥嘴,
這一連串的身心變化莫不讓我們充滿的驚喜與感謝。
但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會不時的擔心,孩子是不是發展正常?
是不是需要更豐富的刺激與協助?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一起來看看三歲以前的寶寶身心發展的里程碑,以及遲緩的警訊有哪些。
▇ 寶寶均衡的身心發展
寶寶的發展可分為六大發展領域,這六個發展領域乃是息息相關,
每個寶寶在不同年齡階段均有不同的身心發展重點。
許多家長往往會特別注重孩子的語言與認知能力發展,
而忽略了動作、社會情緒以及生活自理等向度,反而使得孩子發展有失衡的現象。
會說話固然重要,但是學會與人分享以及能夠被媽媽安撫不哭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
雖然一歲半會數數是很厲害的,但若能拿湯匙吃東西那也是酷的。
因此,當我們審視孩子的發展狀況時,別忘了要同時觀察這六大發展領域,
同步促進,才能協助寶寶的成長均衡又完善。六大發展向度如下述:
-
粗動作:大肢體動作發展。如:翻身、坐、跑、跳、騎腳踏車等。
-
精細動作:小肢體動作發展。如:會拍打東西、手指頭有力氣抓緊媽媽的手指、會張手抓取物品、有力氣拉住玩具不讓他人搶走、拿湯匙、拿筆亂畫、拉下拉鍊等。
-
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瞭解他人非口語與口語訊息,同時也能適當已非口語或口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意見。如:聽懂大人講的動作名稱(如ㄆ拍拍手),並可做出動作、一歲會叫爸爸媽媽、二歲會說單詞等。
-
認知學習:認知概念的學習。如:會分類顏色、分辨大小、會正確玩形狀筒、拼圖、相對詞概念、數量概念等。
-
人際社會:對他人有適齡的人際互動興趣與社交技巧。如:認得媽媽的臉、懂得怕生與危險、負向情緒能被媽媽所安撫、喜歡跟人一起玩、主動分享、關心他人的感受、一起玩或輪流玩遊戲的能力等。
-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照顧的能力,譬如自己拿奶瓶、喝水、拿湯匙吃飯、刷牙、穿衣服、背包包等。
▇ 嬰幼兒發展遲緩的警訊
所謂發展遲緩,係指孩子在各發展向度
(包括生理發展、感官知覺、動作、語言、認知學習、人際社會心理、情緒、生活自理)等
發展項目上有一種或數種上明顯落後同年齡的孩子稱之。
在臨床上若落後程度達20﹪我們稱為邊緣性發展遲緩;
若達30﹪以上(如4歲的孩子,能力只有2歲左右,落後了50﹪),
便達顯著發展遲緩標準。
表一列出常見的發展遲緩警訊供您對照,若您對寶寶的發展有所擔心,
可直接至台北市早期療育網站進行線上發展篩檢表的檢測,
若發現有異常指標,可至醫院兒童心智科或復健科進行相關評估。
▇ 如何引導寶寶身心發展
身為父母親如何引導寶寶有更佳的身心發展呢?
是否要提供超豐富的學習環境?語言刺激要多?玩具要一大堆?
以下七大原則則為一般父母教養寶寶的基本引導守則,
1.足夠的時間與體力
2.父母的敏感度與耐受力
3.親密感與安全感的建立
4.紀律與同理心的培養
5.豐富但適切的語言引導與認知刺激
6.豐富但適當的環境刺激
7.父母自我的了解與成長,對孩子合理的期待。
過多的刺激有時反而會讓寶寶負荷過高,反而會抗拒學習或無法吸收;
過少的刺激,則又讓寶寶失去學習機會。
過猶不及,都是不恰當的,但什麼狀況叫作「太過」或「不及」?
實在無法有一個清楚的定義,會需要父母試著去思考觀察寶寶天生的氣質與需要,
以及父母自身的性格特質後,雙方慢慢磨合出您們專屬的親子互動方式。
例如:若您的寶寶是個對聲音很敏感的孩子,很早便有仿音的能力,那麼你可以多提供豐富的兒歌韻律,
等孩子有短句出現後,可以用較為成人式的說話方式與孩子對話,促進您孩子的語言能力。
但若您的寶寶比較喜歡操作玩具,聲音較少,對語言的理解速度較慢,
那麼你幫孩子挑選音樂時,則旋律要簡單,經常重複播放,並伴隨動作表演,
提升孩子的興趣;同時,與孩子說話時,則不要使用過多的成人式語言,
需多運用疊字、媽媽話的方式與孩子說話,提升孩子對於語言的吸收。
如何當個『剛剛好』的父母親,真是考驗著為人父母的智慧與耐心了!
表(一)、嬰幼兒各階段發展遲緩警訊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6個月)
|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1歲6個月)
|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9個月)
|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2歲)
|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1歲)
|
幼兒發展遲緩警訊(3歲)
|
各位媽咪們有詳細看過上面文章的內容了嗎??妳家的寶寶有沒有上述的情形呢!
有的話,請您盡快帶到離家最近的醫院做幼兒發展評估吧!
其實從布布一歲半時,布布爸和布布媽就一直觀察布布的說話情形,
因為布布約在一歲兩個月時會說"爸爸"和"媽媽",但是一兩個月後又不說了.
一直到快兩歲時還不開口說話,所以布布爸決定帶著布布到醫院給醫師做發展評估~~
經過醫師評估的結果,布布的確在發展上有落後的情形,
因為布布一直到一歲六個月才算會自己走路,
而在語言發展方面,兩歲左右的幼兒要會說單字囉!這一點布布就落後了許多......
因此,布布在做完評估後的三個禮拜左右,就開始上早期療育的課程!
像布布未滿三歲,健保有給付,所以布布掛一次號$100元可以上六天/次的課程.
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和語言治療.每一堂課的上課時間為半小時.
早期療育是透過包括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社會福利等不同專業之整合介入,
解決發展遲緩兒童各方面之發展落後或異常問題,並開發孩子的潛能,
以減低其未來形成障礙之可能,或減輕其未來形成障礙之程度的一種人性化、主動而整體性的服務。
職能治療在早期療育提供孩子的服務包含動作、認知發展、感覺整合等,
希望每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適齡的表現,藉著遊戲快樂的學習。
職能治療師給予幼童多種感覺刺激的經驗,讓孩子在遊戲中做出適應性行為表現,例如:
(1)攀爬活動
利用肢體攀爬過障礙,可以提供本體覺、觸覺及前庭覺整合,提升肢體動作的協調性.
(2)黏土活動
提供了觸覺整合及精細操作技巧的練習
(3) 衣夾活動
教導幼童使用指尖來操弄工具,並可以訓練手指操作技巧與力氣
由於布布的年紀比較小(去上課約兩歲),所以藉由玩遊戲的方式(經過設計的、有目的的活動),
讓布布透過遊戲來增強手腳的肌耐力,身體平衡度等,來促進生活功能及適應力.
但是一周去醫院上課的時間只有兩個半小時(物理治療一個小時,職能治療一個小時和語言治療半小時)
這樣的專業練習是不夠的,因此布布爸和布布媽在家裡也為布布準備了訓練手部的玩具,
像是:串珠,疊積木, 轉螺絲,拼圖等.
串珠---
可以訓練小朋友手部的協調能力,因為要讓珠珠上的洞順利放入棍子,
必須將珠珠的洞口轉到棍子上,這對一個兩歲的小朋友來說有點難度!
(也可以藉此訓練小朋友對珠子的形狀及顏色的認知)
疊積木---
透過堆疊的活動可訓練前三指的抓握能力及手本身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轉螺絲---
當手指力量漸增之後,接下來幼兒開始發展手腕的內旋及外旋技巧。
也可藉此訓練小朋友對於形狀的配對的認知
拼圖---
一開始先用最簡單四片的來練習,循序漸近,千萬不要以3C產品來替喔!
因為實體拼圖可以訓練到小朋友手的靈活度,3C用品只能用手指滑來滑去,
對於小朋友的訓練可以說毫無幫助!
而且太早讓小朋友接觸3C用品不僅影響到
小朋友的視力也會對於日後像是人際關係的發展也有所影響喔!
(一直抱著3C產品,不與他人互動,造成性格封閉……)
布布現在玩拼圖已經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布布媽把8種拼圖混在一起,讓布布從中尋找適當的拼圖喔!
跟媽咪們分享了那麼多!忘了最重要的一點~~~
接受早期療育的小朋友有交通費的補助喔!以台北來說,申請的條件如下:
(一) 設籍臺北市並經通報至本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及轉介中心。
(二) 未達就學年齡之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或已達就學年齡,經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同意暫緩入學之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
前項所稱發展遲緩兒童,係指持有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輔導設置聯合評估中心或各縣市政府認可之評估醫院開具之綜合報告書(有效期間依報告書有效期限認定之)或發展遲緩證明書(有效期間自開立日期起算一年內為有效)者;所稱身心障礙兒童係指領有核(換)發或註記之身心障礙手冊者。
(三) 未領有本市身心障礙者津貼給付金額、身心障礙者托育養護費用補助,且未領取依內政部頒定「低收入戶及弱勢兒童及少年醫療補助使用計畫」補助早期療育相關費用。
補助的內容為:
-
交通補助費:兒童於本府衛生局特約醫療單位或早期療育社區公衛醫療群試辦計畫參加診所進行健保給付之早期療育訓練,於同一醫療單位進行之療育以每天補助新臺幣200元計算。
-
療育訓練費: 兒童於臺北市、新北市立案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早期療育機構進行自費之早期療育訓練,補助以實際自費金額計算。
-
交通補助費與療育訓練費合併計算,一般戶每人每月最高補助新臺幣3,000元,低收入戶每人每月最高補助新臺幣5,000元。
P.S.
(1)各縣市的申請本收件時間不太一樣喔!要請各位媽咪詢問一下當地的療育機構喔!不過,基本上是一季收取一次!
(2)若上課地點不是在戶籍地的話,要詳細問一下是否可以請領交通補助喔!因為各縣市規定的不太一樣,像台北市就比較嚴格,一定要設籍台北市並在台北上療育課程才可以請領補助喔!
在此放上與早期療育相關的網站,請有需要的媽咪再點選進去觀看喔!
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doc/doc.aspx?uid=228
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
http://baby.syinlu.org.tw/knowledge.php
心路基金會
http://www.caeip.org.tw/modules/professionalnews/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